摘要
淞沪抗战爆发后,原本散落在沪市各地的米店纷纷迁入公共租界与法租界避难,两租界一时间成为沪市米粮交易中枢。随着战事内移,上海及其周边产米区相继沦陷,日军加紧对沪市内陆及海上交通运输管制,沪市米粮来源不畅,加之大批难民涌入租界,租界米粮供应危机始现。为调剂民食起见,公共租界及法租界当局联合沪市米业团体,在疏通米源和加强米粮运销管理方面不断做出努力和尝试,并最终实现粮食供应由依赖国米到依靠洋米的转变。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强行进驻公共租界,并逐步将米粮配售纳入日军战时所推行的"计口售粮"体系之中,但由于粮食配售数量远不及现实需求,民食状况更加不堪。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