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并分析其穴位组合规律。方法 分别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 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中检索针灸治疗FD的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时间均从各个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根据文献发表年份、研究类型、多系统评价评估问卷2(AMSTAR2)、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首选报告条目(PRISMA)、异质性和发表偏倚6个维度计算Veritas总分评估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进一步从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中提取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使用R软件(V 4.3.1)进行穴位频次、经络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经筛选后,纳入8项meta分析进行研究,其出版年份、设计类型、AMSTAR2、PRISMA、异质性及发表偏倚风险的Veritas平均分分别为4.50、8.00、4.63、4.63、4.50和6.13分。根据各个维度评分发现在审查方法的陈述、研究策略的理解、排除标准的详细列表、资金来源、个体研究的偏倚风险、异质性的解释及潜在利益冲突说明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从8项meta分析中对提取的85个RCTs进行数据挖掘,共包含85个针灸处方和67个穴位。其中,频次最高的经络是足阳明胃经;频次排列前10位的穴位分别足三里、内关、中脘、太冲、天枢、公孙、胃俞、脾俞、内庭和阴陵泉。此外,关联规则分析鉴定出28条,包括二阶关联规则10条、三阶关联规则15条和四阶关联规则3条,各阶关联规则排名第一的分别是:内关→足三里、中脘+内关→足三里和中脘+太冲+内关→足三里。结论 针灸可以显著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目前该领域meta分析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有待提高。此外,通过数据挖掘发现内关、足三里、中脘和太冲是治疗FD核心穴位组合。
-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