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某医院医务人员人体成分分析及健康评价

作者:张锦香; 汪羽; 邓力; 赵萍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8, 26(06): 433-436.
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18.06.009

摘要

目的研究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人体成分,评价医务人员的健康现况,为相关预防保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自愿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人体成分检测的431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健康评分、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体脂百分比(PBF)、脂肪、内脏脂肪指数(VAI)、肌肉、瘦体重、骨骼肌、骨质、蛋白质、基础代谢率(BMR)和瘦体重指数(FFMI)等指标。采用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医务人员健康评分为(78.6±4.2)分。<75.0分者88例(20.4%),≥80.0分者155例(36.0%)。女性<75.0分者比率明显低于男性,≥80.0分的比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21、27.52,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低分比率增加,高分比率下降。医务人员BMI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2%、14.4%;PBF肥胖率为56.8%;中心性肥胖率为60.3%。随着年龄的增加,医务人员的BMI超重率、肥胖率,WHR肥胖率和PBF肥胖率均呈增加趋势,50岁之后,各组率开始下降。男性医务人员肌肉、瘦体重、FFMI、骨骼肌、骨质及蛋白质均在3039岁达到峰值,在4049岁开始下降,50岁明显下降;而女性在4049岁达到峰值。结论医务人员总体健康状况良好,但肥胖问题较为突出,FFMI正常。对肥胖的诊断不能单纯参考BMI,要综合考虑其腰围、臀围、WHR及PBF。

  • 单位
    天津市胸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