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疟疾病例监测与响应情况,为我国做好新冠肺炎疫情下消除疟疾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检索获取新冠肺炎疫情前后4个月(2019年12月1日—2020年3月31日)和上年同期(2018年12月1日—2019年3月31日)、前年同期(2017年12月1日—2018年3月31日)全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疟疾报告病例相关数据和资料,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要时间节点,分析新冠肺炎前后4个月与前两年同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不同时间段(2019年12月1日—2020年1月22日、 2020年1月23日—2020年3月17日和2020年3月18日—2020年3月31日)我国疟疾报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量、病例发病到首次就诊时间间隔中位数和平均数、初诊到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和平均数、"1-3-7"指标完成情况和感染来源地等差异情况。结果 2019年12月1日—2020年3月31日,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750例,报告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较上年同期的826例减少9.2%,较前年同期的863例减少13.1%,病例减少主要发生在2020年2—3月。病例从发病到初诊时间(中位数1 d,平均数2.0 d)、初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1 d,平均数1.8 d)、确诊后1 d内报告率(100%)、 3 d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98.4%)和7 d内疫点调查处置率(100%)与上年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新冠肺炎疫情下,报告疟疾病例从发病到初诊时间间隔在第1阶段为中位数1 d,平均数(1.9±0.1) d;第2阶段为中位数1 d,平均数(2.1±0.3) d;第3阶段为中位数1 d,平均数(1.5±0.3) d;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初诊到确诊的时间间隔在第1阶段为中位数0 d,平均数(1.5±0.2) d;第2阶段为中位数1 d,平均数(2.3±0.3) d;第3阶段为中位数0.5 d,平均数(1.5±0.4) d;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第2阶段的平均时间间隔长于第1阶段(P <0.01)。结论除新冠肺炎疫情第2阶段对报告的输入性疟疾病例确诊及时性略受影响外,我国消除疟疾核心措施均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