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托槽隐形矫治联合肌功能训练在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无托槽隐形矫治)与观察组(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肌功能训练)各45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所用时间,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咬合关系、颌面部形态及上气道形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矫治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1年后,两组均建立了正常的覆合、覆盖,观察组前牙覆合、前牙覆盖轻于对照组,上牙弓、下牙弓宽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矫治后前颌面部形态均好于矫治前,观察组矫治后SNB角、L1-MP角、L1-NB角、L1-NB距高于对照组,SNA角、ANB角、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之上内角(L1-MP)、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1-NB角)及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距)、上中切牙切缘与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的交角(U1-NA角)及连线的垂直距离(U1-NA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无托槽隐形矫治相比,联合肌功能训练的疗效更明显,可有效改善错(牙合)畸形、通气状况及呼吸习惯,且安全性较高。

  • 单位
    苏州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