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原发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的影像评价

作者:吴丽君; 付燕飚; 林秾; 李冰皓; 杨婷; 王加伟; 徐雷鸣*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0, 39(10): 2050-2054.
DOI:10.13437/j.cnki.jcr.2020.10.032

摘要

目的探讨骨原发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HE)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骨原发PHE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经活检病理证实,总结临床影像特点,包括发病年龄、病变分布特征、骨破坏形态和磁共振信号特点等。结果 6例中,4例单发,2例多发。5例累及单个肢体,1例局限骨盆。2例多发病灶均局限于单侧肢体,邻关节两侧生长分布较密集;3例单发病灶邻关节生长。6例肿瘤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同时累及骨皮质和髓腔,4例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127个病灶位于长骨,其中103个呈偏心性生长,其中96个病灶呈纵行生长,表现为病灶长轴与肢体纵轴一致。6例MRI表现T_1WI等信号,脂肪抑制T_2WI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结论骨原发PHE好发于四肢尤其是下肢骨端,并局限于单侧肢体,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多发或单发;多发病灶常集中累及单个肢体,病灶多偏心性,病灶长轴与肢体纵轴一致;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这些特征对骨原发PHE的影像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单位
    浙江大学; 台州市立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