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耕除草对不同坡长下紫色土氮磷流失的影响

作者:梁珂; 贺小容; 何丙辉*; 李天阳; 杜映妮
来源:水土保持学报, 2020, 34(04): 7-13.
DOI:10.13870/j.cnki.stbcxb.2020.04.002

摘要

为揭示自然降雨下翻耕除草和坡长对紫色土氮、磷流失的影响,通过野外设置径流小区(2个坡面:翻耕除草与自然恢复;3种坡长:20,40,60 m,共9个小区),定位监测研究不同处理下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同一坡面不同坡长间产流产沙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坡长不同坡面处理小区的径流量、产沙量差异极显著(P<0.01)。与翻耕除草相比,自然恢复坡面20,40,60 m坡长小区径流量分别减少77.55%,62.62%,79.56%,产沙量分别减少85.21%,94.97%,96.25%。仅在40 m坡长下,不同坡面处理径流中DN、DP流失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坡长DN、DP流失量差异显著(P<0.05);各坡长不同坡面处理下泥沙中TN、TP流失量差异极显著(P<0.01)。与翻耕除草相比,自然恢复坡面处理径流中DN、DP流失量分别减少75.13%,80.22%,泥沙中TN、TP流失量分别减少96.07%,96.38%。在翻耕除草坡面处理下,降雨强度与径流量、产沙量及泥沙中的TN和TP流失量呈极显著幂函数关系;在自然恢复坡面处理下,上述关系均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氮、磷流失及面源污染防治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单位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