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重度楔状缺损牙体采用不同牙体预备方法对桩核冠修复后抗折特性影响分析。方法将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设置为样本,建立重度楔状缺损牙模型,依照牙体预备方法异同分四组,颊侧楔状缺损方悬突牙体(A为不去,B为去除)、缺损下方制备牙本质肩领(C为未制备,D为制备)。本次入组28颗离体牙,依照Ⅰ组(A+C)、Ⅱ组(A+D)、Ⅲ组(B+C)、Ⅳ组(B+D)组合模式,每组7颗均采用纤维桩核修复。分析各组抗折特性。结果四组牙体预备模式抗折性能由高至低依次为:Ⅰ组、Ⅱ组、Ⅳ组、Ⅲ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Ⅲ组可修复折裂比例为57.14%,Ⅱ组、Ⅳ组均为不可修复折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楔状缺损,牙体在行桩核冠修复时保留颊侧悬突牙体,并不设计颊侧牙本质肩领,可提高修复后抗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