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马华人社群为维系华族教育与文化的延续性及完整性,于1953年筹办了中国海外第一所华文高校——南洋大学。在冷战背景中,南洋大学的建立与兴学并非单纯的教育课题,其背后还牵涉殖民/反殖民势力的争斗、国族/族群认同的拉扯、美苏阵营意识形态的角力等问题。而在南洋颇有传统的鲁迅则再一次被寻唤,通过鲁迅的遗产借助及多元影响聚力,南洋大学学人们不仅建构起以“族群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还深化了学生的族群认同,并肃清了校园内部的右翼势力,甚至在南洋大学被迫关闭后,他们利用关涉鲁迅的文学创作进一步反思历史、总结经验。可以说,鲁迅在南洋大学历史上发挥着“道器之用”——他不仅精神上引领着南洋大学学人们,而且还被修改、塑造,成为他们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源供给。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