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手术节段屈曲、后伸活动差异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脊柱外科行C5/6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110例患者,依据术后手术节段矢状面屈曲、后伸活动度大小的不同,分为屈>伸、屈=伸、屈<伸三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矢状面屈伸活动特性分组评价、颈椎整体曲度、颈椎整体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及异位骨化率。结果随访时间24~109月[(31.2±17.9)月]。末次随访三组VAS、JOA、NDI评分及颈椎整体曲度和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O发生率屈>伸组为10.21%,屈=伸组为7.41%,屈<伸组为35.29%,屈<伸组HO发生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 C5/6单节段Prestige-LP间盘置换术后,不同矢状面屈伸运动特性不影响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置换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曲度及活动度,术后手术节段后伸活动度大于屈曲活动度可能是异位骨化率增高的影响因素。
-
单位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成都医学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