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超重/肥胖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人体成分分析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针灸埋线专病门诊就诊的有完整中医体质和人体成分检测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体质量组(BMI2)、超重组(24 kg/m2≤BMI2)和肥胖症组(BMI≥28 kg/m2),分析3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中医体质与人体成分的关系。【结果】(1)共纳入315例患者,其中正常体质量43例,超重85例,肥胖症187例。(2)正常体质量人群体质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虚>肝郁>湿热>阳虚>阴虚,超重人群体质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虚>肝郁>湿热>阳虚>阴虚,肥胖症人群体质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虚>阳虚>湿热>肝郁>阴虚,超重/肥胖症组体质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湿热>阳虚>肝郁>阴虚。正常体质量人群与超重/肥胖症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质量和超重/肥胖症患者均以单一体质较多,兼夹体质少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基础代谢均与阳虚质呈正相关,与湿热质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阳虚质分数上升1分,基础代谢增加0.54 kcal;湿热质分数下降1分,基础代谢减少1.005 kcal。【结论】在上海地区,肥胖可能是体质改变的主要阶段;肥胖症患者体质除脾虚外,阳虚、湿热、肝郁的占比也较高。在中医体质与人体成分关系方面,基础代谢与阳虚质呈正相关,与湿热质呈负相关,故阳虚质和湿热质患者要注意自身基础代谢水平对疾病发展的影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