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丙泊酚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刘海波; 井蕊; 陈学新; 马倩
来源: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7(05): 527-530.
DOI:10.16050/j.cnki.issn1674-6309.2015.05.013

摘要

目的探讨达相同镇静深度时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丙泊酚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女性患者56例,分为化疗组(C组)和未化疗组(NC组),每组28例。麻醉诱导过程中两组均以20mg·(kg·h)-1的速度泵注丙泊酚,当脑电双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从基础值降为40时停止泵注,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诱导总剂量及诱导过程中BIS值为90、80、70、60、50、40各阶段的监测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诱导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入室后清醒状态下的基础BIS值、MA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诱导过程中的MAP、H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诱导过程中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阶段MAP均低于基础值(P<0.05);NC组除T1阶段,其他各阶段MAP均低于基础值(P<0.05);C组T4T6阶段HR值均低于基础值(P<0.05);NC组T6阶段HR值均低于基础值(P<0.05);C组麻醉诱导中BIS值降至90、70、50、40时所需时间小于NC组(P<0.05);C组完成麻醉诱导的丙泊酚用量(86.4±19.5)mg低于NC组(101.9±19.5)mg(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以减少患者麻醉诱导过程中丙泊酚的用量,同时缩短了达到相同麻醉镇静深度的时间,提高了患者对丙泊酚的敏感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