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定位施氮对套作大豆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付智丹; 杜青; 陈平; 庞婷; 叶晓翠; 杨文钰; 雍太文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7, 35(04): 491-498.
DOI:10.16036/j.issn.1000-2650.2017.04.005

摘要

【目的】通过长期定位施氮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套作大豆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大豆单作(SS)和玉米/大豆套作(IMS);副因素为玉米、大豆施氮总量,设不施氮(NN:0)、减量施氮(RN:180 kg/hm2)和常量施氮(CN:240 kg/hm2)。【结果】种植模式对大豆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有影响,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套作下的大豆CO2排放通量在V5和R5出现峰值,R5期的大豆单作较玉米大豆套作的CO2排放通量高13.45%;除V7和R8期外,大豆单套作的CH4为吸收状态,在大豆生育期呈降低后增加的规律,在R2期出现最低值;大豆单作N2O的排放通量高于玉米/大豆套作。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豆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有显著影响,套作下V5-V10期的CO2排放通量为NN>CN>RN,R2和R5期为CN>RN>NN;套作下的CH4排放通量表现为CN>RN>NN,V10期后为NN>CN>RN;V3-V10期的N2O排放通量表现为CN>RN>NN。套作大豆产量比单作大豆高15.92%,有显著差异;不同施氮水平下,套作下大豆的产量则是以CN为最高,表现为CN>RN>NN,RN和CN分别比NN高24.97%和46.23%。套作玉米产量比单作玉米产量高3.98%,单作玉米的产量RN比NN和CN分别高128.51%和3.2%,套作下玉米产量CN比RN和NN分别高0.94%和61%。【结论】套作及减量施氮不仅能保证作物的产量,还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减排增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