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脓毒症肝损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功能变化及其对预后评价的指导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损伤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非肝损伤组和脓毒症肝损伤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脓毒症患者作为非脓毒症组;选择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患者入ICU时及健康体检者体检当天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WBC)、PMN、降钙素原(PCT),计算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记录患者28 d病死率;取外周静脉血,使用PicoGreen荧光染料定量检测血浆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以游离DNA(cf-DNA/NETs)水平表示;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进行NETs定性检测。提取健康对照组、脓毒症非肝损伤组、脓毒症肝损伤组PMN并进行体外培养,使用PicoGreen荧光染料定量检测细胞上清cf-DNA/NETs水平。根据脓毒症肝损伤患者28 d临床转归分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外周血NETs水平对脓毒症肝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脓毒症非肝损伤患者21例,脓毒症肝损伤患者15例,非脓毒症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例。4组间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各组一般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脓毒症非肝损伤与肝损伤组外周血cf-DNA/NETs水平及WBC、PMN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脓毒症组,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28 d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且脓毒症肝损伤组外周血cf-DNA/NETs水平及PCT、28 d病死率均明显高于脓毒症非肝损伤组〔cf-DNA/NETs(μg/L):481.60±275.86比169.76±57.05,PCT(μg/L):11.29(1.79,67.10)比1.11(0.19,4.09),28 d病死率:73.3%(11/15)比38.1%(8/21),均P<0.05〕。体外培养PMN结果显示,正常培养时健康对照组无NETs产生,脓毒症非肝损伤与肝损伤组均有少量NETs产生;加入PMN刺激剂佛波醇-12-肉豆蔻酯-13-乙酸(PMA)刺激后,3组PMN均较正常培养时产生更多的NETs。定量分析显示,脓毒症肝损伤组细胞上清cf-DNA/NETs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非肝损伤组(μg/L:1 872.29±258.44比1 313.55±147.45,P<0.01)。15例脓毒症肝损伤患者28 d存活4例(占26.7%),死亡11例(占73.3%);死亡组患者入院时外周血cf-DNA/NETs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μg/L:582.36±160.05比241.17±96.1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NETs水平预测脓毒症肝损伤患者28 d死亡的AUC为0.932〔95%可信区间(95%CI)为0.787~1.000〕;当最佳截断值为266.81 μg/L时,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75.0%,约登指数为0.659。结论 脓毒症肝损伤患者NETs的功能发生了改变;外周血NETs水平对脓毒症肝损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