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立身的现实基础是社会现实生活,无此根底则不会有诗。但生活变成诗,一个根本原因是诗人对生活发生审美心理的感动,从而在情思上形成喜怒哀乐的心情感应,赋之以语言或文字外化,则成为诗词歌赋的作品。由于作用于诗人的生活状态不同,诗人感动的心理层面不同,随之在感动的类型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实践范畴。在诗史上所见的诗化感动中,诸如感时、感世、感遇、感旧、感愤、感悟、感伤、感怀等诗情的侧重表现,都是诗人审美心理动能作功的实际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