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3~2015年8月底至9月初(夏秋季)对江西靖安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韩山庄(A)、宝峰寺(B)、岭子上(C)、井坑里(D)、保护区(E)和三爪仑(F)蜘蛛资源及区系分布进行调查,共采得蜘蛛标本4149份。经分类鉴定得知,它们分别隶属26科102属220种,其中有江西省新记录科1个,江西省新记录种20个,未确定种55个。蜘蛛群落组成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较高的依次为园蛛科、跳蛛科、球蛛科、狼蛛科、蟹蛛科、肖蛸科和盗蛛科等。蜘蛛物种多样性的比较分析表明,Marglef丰富度指数M大小依次为F>B>C>D>A>E,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d大小依次为E>D>C>B>A>F,Smipson多样性指数D大小依次为E>D>B>A>C>F,McIntosh均匀度指数E大小依次为A>E=D=B=C>F.并对蜘蛛群落结构和捕食功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蜘蛛群落相似度的聚类分析表明,样地间相似度为A-B-C=D-E-F.区域特色种多样性作用因子的统计分析表明,群落结构优势度、群落结构多样性、样地物种优势度、捕食功能优势度是江西靖安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秋季蜘蛛区域特色种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且各指数变量间普遍相关。即地穴型、地表型、结网型和游猎型蜘蛛多样性分别受地面异质性(地形地貌)、地表植物碎屑盖度、植被垂直结构和植被水平结构的影响,而猎物的可用性和丰富度对蜘蛛的密度和多样性会产生影响。总之,因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多样、台地地质景观典型及来自东或北方向的鄱阳湖、修河水气条件充沛,致使该区各样点蜘蛛多样性间呈现较强的关联性,而山势高低、植被类型、水气条件及人为干扰程度的不一样,却分别主导着这些样地蜘蛛群落结构与捕食功能多样性的形成与交流,故江西靖安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秋季蜘蛛类型以区域特色种为主,伴有少量农林和人居区常见优势种类。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