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进行雷电灾害区划,对加强雷电灾害管理、确保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重要意义。[方法]综合利用闪电定位仪数据、灾情资料、地理信息资料、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计算雷电灾害风险指数,进行重庆市雷电灾害风险等级划分。[结果](1)重庆市雷电活动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地闪密度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大娄山以北,大巴山以南,密度在2次/(km2·年)以上,局部密度大于4次/(km2·年);(2)地闪强度大的区域主要位于重庆西部、中部以及西南部的綦江、南川等地。(3)极高风险区面积1.32万km2,占总面积的16%、高风险区面积4.78万km2,占总面积的58%、一般风险区面积2.14万km2,占总面积的26%;(4)大娄山以北,大巴山以南的地区以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等级为主,其中主城、荣昌、永川、綦江、涪陵、垫江、梁平、万州等地大部地区风险等级达极高,大娄山区及渝东南地区以高风险等级为主,渝东北的城口、巫山、巫溪等县大部地区以一般风险等级为主。[结论]通过科学地划分雷电灾害风险等级,能为重庆市的雷电监测预警及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
单位重庆市防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