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gastric glomus tumor, GG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生物学行为等特点,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临沂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2022年11月诊断的4例胃血管球瘤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表型,手术方式等特点,并复习相关的文献。结果:4例GGT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反酸等。1例为良性胃血管球瘤,3例为恶性潜能未定的胃血管球瘤;肿瘤病灶3例位于胃窦大弯侧,1例位于胃窦后壁。肉眼观:瘤体最大径1.5~2.5 cm,平均1.8 cm,均为单发,切面灰白色,实性。镜检:4例GGT均侵犯固有肌层,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呈圆形或者卵圆形,胞质淡嗜伊染色,边界清楚,细胞核呈圆形,居中,核分裂象不明显。免疫组化表型:4例肿瘤SMA、Vimentin均表达阳性,部分Bcl-2和Syn阳性,Ki67阳性指数3%~5%,平均值为4.5%。结论:胃血管球瘤是一种胃肠道少见的间叶性肿瘤,其临床特征与胃肠道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平滑肌瘤等其他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相似,需借助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等加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