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6—2021年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方俊; 徐昊立; 吴云涛; 罗灿; 朱颖贤*
来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 31(03): 433-438.
DOI:10.13404/j.cnki.cjbhh.2023.03.002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16—2021年出生缺陷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和评估出生缺陷防控项目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6—2021年间在广东省助产机构内分娩的围生儿、围生期缺陷儿(孕28周至出生后7天)及产妇为研究对象,描述性分析广东省出生缺陷的分布及相关因素。结果 2016—2021年广东省出生缺陷监测累计监测围生儿9742813例,上报了162366例围生期缺陷儿。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6.65/万,期间总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呈上升的趋势(Z=51.79,P<0.01);城镇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农村(χ2=22563.40,P<0.01),高龄产母生缺陷发生率高于低龄产母(χ2=2630.80,P<0.01),男性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围生儿(Z=59.59,P<0.01),其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广东省主要出生缺陷类型为先天性心脏病,其次为多指(趾);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马蹄内翻足、外耳畸形、尿道下裂,但顺位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2016—2021年广东省监测围生期缺陷儿中活产儿占90.99%,死胎死产占8.41%,7天内死亡占0.62%。49.90%的缺陷儿确诊过程中使用了超声诊断,其次为临床诊断,占比为46.06%。基因或染色体诊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21年占比为5.39%。围生儿及出生缺陷患儿产母的年龄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围生儿产母的年龄均数由27.82岁上升至29.13岁,增加1.31岁;缺陷儿产母的年龄均数由28.49岁上升至29.65岁,增加1.16岁;结论 广东省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较高,孕产妇生育年龄普遍增长,需要加强三级防控措施,加强出生缺陷预防,提高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