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性晚期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晚期早产发生率。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 421例治疗性晚期早产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n=1 421);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同期就诊的1 288例足月分娩产妇为对照组(n=1 288)(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晚期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OR=5.442,95%CI(3.538.40);P<0.001]、双胎[OR=7.918,95%CI(3.5217.81);P<0.001]、重度子痫前期[OR=13.234,95%CI(6.2827.87);P<0.001]与晚期早产密切相关。结论胎膜早破、双胎、重度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是治疗性晚期早产的相关因素,其中,前三者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推行孕前咨询及产前检查,加强围生期管理,进行早产二级预防,开展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可延长孕周,降低治疗性晚期早产发生率。
-
单位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