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支配中国社会千余年的"天理"世界观在清代中后期的瓦解,与嘉道年间读书人在经学框架下重新思考"理势"的问题密切相关。无论是今文经学、理学抑或经世之学,都在试图重新回答何为"理"与"势"以及如何重新诠释"理势"关系的思想命题。从庄存与到张之洞,他们对于"理势"与"体用"问题的理解和实践,拓展了朝野各界因应时势的理论视野,也形塑了当日读书人世界观转型的历史进程。在传统经学的思想范畴中,"理之是非"的刚性价值原则,开始在"势之利害"的现实主义和世俗逻辑面前败退。读书人以更具权变和实用性的思路,消解传统儒家德性与现实制度实践的价值关联。正是基于对"理势"关系及其诠释策略的内在调整,清代中后期的多元思想"内变",既是对传统"天理"世界观修正与扬弃、推陈而出新的过程,也由此埋下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伏笔。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