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LA)或左心耳(LAA)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公开发表的关于NVAF患者LA或LAA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03-31。由2名研究者完成文献检索、筛选和数据提取,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1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中文文献8篇,英文文献7篇;共有7 719例患者;共涉及10个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AF)、卒中史、充血性心力衰竭史、周围血管病、CHA2DS2-VASc评分、D-二聚体、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利钠肽(BNP)。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OR=1.02,95%CI(1.01,1.04),P=0.000 5]、非阵发性AF[OR=3.24,95%CI(1.85,5.68),P<0.000 1]、卒中史[OR=2.44,95%CI(1.27,4.67),P=0.007]、充血性心力衰竭史[OR=1.45,95%CI(1.02,2.06),P=0.04]、周围血管病[OR=3.14,95%CI(1.38,7.14),P=0.006]、CHA2DS2-VASc评分升高[OR=1.41,95%CI(1.06,1.87),P=0.02]、D-二聚体升高[OR=1.85,95%CI(1.19,2.87),P=0.006]、LAD增大[OR=1.11,95%CI(1.04,1.18),P=0.002]、LVEF降低[OR=0.92,95%CI(0.90,0.94),P<0.000 01]是NVAF患者LA或LAA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BNP不是NVAF患者LA或LAA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OR=1.00,95%CI(1.00,1.00),P=0.08]。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更换效应模型后,各变量的Meta分析结果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表明结果可靠。对报道LAD与NVAF患者LA或LAA血栓形成关系的文献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漏斗图的数据点大致分布在对称轴的两侧,且大部分数据点分布在漏斗图的中上部,提示报道LAD与NVAF患者LA或LAA血栓形成关系文献的发表偏倚较小。结论 年龄增大、非阵发性AF、卒中史、充血性心力衰竭史、周围血管病、CHA2DS2-VASc评分升高、D-二聚体升高、LAD增大、LVEF降低是NVAF患者LA或LAA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 单位
    基础医学院;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解剖学教研室; 大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