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

作者:程立冬; 朱洪涛; 陈志业; 赵恺; 王俊文; 舒凯*; 雷霆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2, 38(08): 784-788.
DOI:10.3760/cma.j.cn112050-20210513-00237

摘要

目的探讨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畸形(IVC)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482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 纳入其中15例(3.1%)IV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术前影像学显示病变位于侧脑室体部5例、额角4例、三角区4例、枕角1例, 病变累及鞍上、第三脑室、侧脑室1例。7例患者伴急性脑室内出血, 2例合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病变最大直径为(2.6±0.8)cm(1.5~4.9 cm)。增强MRI显示均匀强化2例, 无强化13例;2例患者有中心混杂信号而外周低信号环的"铁环征"表现;5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者, 病变均呈典型的"爆米花"征。术前2例误诊为脉络丛乳头状瘤, 2例误诊为脑膜瘤, 1例误诊为颅咽管瘤。1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 其中采用经额皮质造瘘入路4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5例, 经颞皮质造瘘入路6例。术中显示病变起源于脑室壁10例, 起源于脉络丛5例。15例患者的病变均为全切除。术后1例患者合并手术通道脑内血肿, 1例合并硬膜外血肿, 均经保守治疗治愈。15例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8.6个月(6个月至9年),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均较术前降低, 术后mRS 0分10例, 1分4例, 3分1例。结论 IVC发病率低, 急性出血症状多见;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 但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 较易误诊;手术疗效良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