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梅毒螺旋体菌株兔感染模型构建

作者:张园; 任卓; 侯建玲; 郑荣涛; 李中伟; 刘建新; 庞静; 黄娜; 田洪青*
来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 35(05): 280-283.

摘要

目的:构建临床梅毒螺旋体菌株梅毒兔感染模型。方法:收集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菌株,制备菌悬液,将悬液注入新西兰兔睾丸并连续分离传代,观察新西兰雄兔临床症状及血清学变化情况。结果:共收集临床梅毒螺旋体菌6株(A-F),接种成功5株—A、C、D、E、F菌株,分别于接种后第28天、7天、14天、32天、35天检测到TPPA转阳。将获得的临床菌株A继续传代,接种6天开始睾丸出现肿胀,平均7.7天TPPA转阳。结论:通过兔睾丸接种的方法,可以成功分离传代临床梅毒螺旋体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