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福建龙岩地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尽早识别该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和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44例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改变、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治疗与预后。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 44例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和阴性各22例,两组在发病年龄段、临床症状、白细胞(WBC)、CD4+T淋巴细胞、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与降钙素原(PCT)存在统计学差异,95.4%的HIV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50个/μL,且以播散型TSM为主,而HIV阴性组以局限型为主。血清1-3-β-D葡聚糖(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对HIV阳性TSM的阳性率为81.8%、70.7%,而HIV阴性TSM的G和GM试验阳性率为18.2%、9.1%。12株TM药敏结果显示泊沙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具有较低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棘白菌素类和氟康唑的MIC较高。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病死率为45.5%。结论 TSM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须尽早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G试验和GM试验对HIV合并TSM的患者具有早期提示诊断价值,及时使用抗真菌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单位龙岩市第二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