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冬无雪”是反映暖冬或气候干旱的典型现象。汉代记载较少,唐代明显增多,该变化一直被部分学者视为汉唐气候变迁的重要证据。但实际上,“冬无雪”记载的变化还与汉唐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天人感应灾异思想兴起的社会背景相关。尤其是西汉后期,宿麦的推广使“冬无雪”成为影响作物越冬的重要灾异现象。在天人感应思想下,“冬无雪”又沦为灾异天谴的外在形式,被赋予更多的政治意蕴、思想内涵与文化表征,并伴随史书记录灾异功能的强化而被逐渐重视。所以分析汉唐“冬无雪”等气象史料,应从气候变迁的单一视角,转向对史料所蕴含的历史问题、社会现象与文化内涵的多维解读,以重新认识其文本指向与文本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