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按照当代文学史关于"新时期文学"的描述,从《班主任》到《废都》的二十多年,是一个"启蒙"文学思潮由发端到终结的历史性过程。但是,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两部小说的"象征"意义,实际要远远大于其文本价值。或者说它们所夹带的、无法在当年看清楚的诸多社会和文学的问题,只有在今天的环境中才得以充分地呈现。这里发表的两篇论文,讨论的正是这些遗留在文学史周边的问题。前一篇文章在对《废都》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将《废都》置于"鬼魅叙事"的系列,意在探讨这一谱系作为八十年代"人的文学"的同路人,二者之间的密约与抵牾,以及最后的决裂。以《废都》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之死"的"故事"以及其导致的剧烈批判为对象,分析八十年代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