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苏州市<2岁儿童住院肠套叠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2岁儿童住院肠套叠病例,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住院肠套叠发病率、病例年龄和季节分布及其临床特点等。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年龄;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发病年龄M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利用Origin 8.0软件对年龄和季节分布进行多项式拟合。结果共纳入<2岁儿童住院肠套叠594例, 无死亡病例。平均年发病率为57.3 (95%CI:52.8~ 62.1)/10万, 其中<1岁儿童为100.6(95%CI:92.1~ 109.8)/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90∶1, 男性高于女性。<1岁病例占85.4% (507/594), 且多集中于3~ 8月龄(66.2%, 393/594), 发病高峰为5~ 8月龄。发病年龄(M)为6.8(4.4)月龄, 且由2007年的6.3(4.2)月龄增高至2013年的7.3(4.0)月龄, 发病年龄M呈逐年增高趋势。住院病例中未观察到有明显的季节分布。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83.2%, 494/594 ), 腹部包块(81.1%, 482/594 ), 血便(64.5%, 383/594)。腹部超声检查(98.7%, 586/594)为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86.2%, 512/594)。肠套叠发生部位以回-结肠型(34.5%, 183/530)、回肠型(30.8%, 163/530)或回-回-结肠型(27.9%, 148/530)多见。结论苏州市<2岁肠套叠儿童病例发病率较高, 应建立主动监测系统。
-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