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医生骨质疏松管理工作现状

作者:漆璇; 王鸥; 付勤; 唐海; 陈锦平; 王亮; 贾雪峰; 兰林; 雷晨; 魏永军; 胡永军; 宫树一; 邓忠良; 徐又佳; 郭晓东; 袁光华; 薛庆云; 刘昊楠; 夏维波; 徐苓
来源: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20, 9(02): 110-116.

摘要

目的调查不同地区和级别医院中不同科室临床医生参与骨质疏松管理工作现状,从医生角度了解目前防治骨质疏松的缺口,为学术界和卫生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骨质疏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由参加调研医院自行选择本院参与骨质疏松诊疗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个中心调查30~35人。结果来自11家三级甲等医院和6家二级医院的568名临床医生完成问卷,其中骨科和内分泌科医生最多。对所在医院是否开设骨质疏松门诊及是否有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骨密度,二级医院医生知晓率低于三级医院医生(二级医院知晓率分别为81.3%和90.2%,三级医院分别为89.1%和95.5%);骨科(96.9%)和内分泌科(98.2%)医生对本院是否有DXA的知晓率高于其他专科医生(89.4%)。各专业对钙剂和/或维生素D、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专业对于活性维生素D、双膦酸盐、降钙素类、雌激素类、锶盐知晓率高于其他专业,妇产科对于中药知晓率(54.5%)低于其他专业。骨质疏松工作的参与度调查显示,多数医生参与骨质疏松防治工作占全部业务工作的比例在30%以下,三级医院(16.5%)、骨科专业医生(21.9%)工作比例在30%以上者相对较高,每周诊治骨质疏松症患者例数较多者多见于骨科和内分泌科。结论中国骨质疏松防治事业在设备配置、医生知晓率和参与程度上均存在不足,同时获得省市17家医院临床医生对国内骨质疏松症患者管理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为我国骨质疏松防治策略制定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沈阳市骨科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解放军第309医院;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 浙江省人民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盐池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 北京积水潭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