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变化对陇东地区玉米不同器官生长率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谋草; 张俊林; 赵玉娟; 张可心; 周忠文; 车向军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13): 84-90.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3.017

摘要

为探讨玉米不同发育期间温度因子对玉米各器官生长率和产量的影响,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的玉米生长率和产量资料与温度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叶鞘和茎生长率曲线随发育期呈二次函数关系,抽雄期前后生长率达最大值;穗生长率曲线以0.434 g/(m2·d)随发育期呈直线递增。七叶期叶生长率与气候产量呈负相关关系,拔节期叶、乳熟期叶和叶鞘生长率与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拔节期茎生长率、乳熟期穗生长率与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发育期间温度因子对各器官生长率贡献不同。出苗期—三叶期温度因子与七叶期叶、叶鞘生长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拔节期叶鞘生长率呈负相关关系,三叶期—七叶期温度因子与乳熟期叶生长率和拔节期茎生长率呈负相关关系,拔节期—抽雄期温度因子与乳熟期茎生长率呈负相关关系,七叶期—拔节期平均气温与成熟期穗生长率呈正相关关系,抽雄期—乳熟期平均最低气温与乳熟期穗生长率呈正相关关系,抽雄期—乳熟期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与成熟期穗生长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发育期温度因子与气候产量呈负相关关系,拔节期—抽雄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与气候产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影响玉米气候产量的主要因子是玉米各器官生长率及拔节至抽雄期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因此,选择生长率和拔节期至抽雄期温度因子建立气候产量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