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三通针法"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时间窗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 144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n=48)和造模组(n=96)。造模组大鼠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n=48)、电针组(C,n=48)。电针治疗取大椎、腰阳关及双侧次髎、足三里,选择疏密波,持续时间20min,每天1次。分别在造模后第1、8、15天介入电针治疗,治疗前进行大鼠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评分,每一个介入治疗点的大鼠随机再分成2个亚组,分别持续治疗7d和14d,治疗结束后提取损伤处脊髓组织; B组分别于造模后第1、3、7、14、21、28d及A组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提取脊髓组织,处死大鼠前进行BBB评分。采用专用试剂盒检测脊髓组织胞浆型磷脂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c PLA2)活性、酶联免疫法检测脊髓组织前列腺素E (prostaglandin E,PGE)的含量。结果 B组大鼠术后14d BBB评分才开始有一定的提高,直至28d评分较术后7d才有明显的提高(P <0. 05);经电针治疗,术后1d连续治疗7d,术后7d、14d介入治疗7d和14d,大鼠BBB评分较相应时间点的B组都有明显的提高(P <0. 05或P <0. 01);术后7d和14d介入治疗的评分要高于术后1d介入的评分(P <0. 05或P <0. 01),不同时间点介入电针治疗7d与治疗14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不同时间点,B组大鼠c PLA2酶活性和PGE含量都明显高于A组(P <0. 01); B组大鼠c PLA2酶活性在造模后呈逐渐升高趋势,PGE也呈现相同的趋势,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经电针治疗后,c PLA2酶活性和PGE含量较B组都有明显的降低(P <0. 05或P <0. 01),术后7d和14d开始介入治疗要低于术后1d治疗(P <0. 05或P <0. 01);术后不同时间点介入电针治疗7d与治疗14d c PLA2酶活性和PGE含量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 "三通针法"电针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可能与电针抑制脊髓损伤后胞浆型磷脂酶A2的活性及降低前列腺素E的含量有关;电针早期介入治疗有效,但恢复期介入治疗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