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远缘杂交后代的形态学和SCoT分子标记分析

作者:何智宏; 何丽霞*; 成娟; 李睿; 杨国州; 李京璟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2022, 20(04): 1222-1229.
DOI:10.13271/j.mpb.020.001222

摘要

为了解牡丹远缘杂交组合遗传差异,筛选优势杂交材料。本研究综合利用形态分析和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分子标记(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 SCoT)技术对远缘杂交亲本紫牡丹、‘珊瑚台’及其4个杂交后代品种进行形态性状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学分析显示杂交后代较多地遗传了父本‘珊瑚台’的性状特征,形态上表现为花径增大、重瓣化、雄蕊瓣化等特征,后代的性状更加优良,观赏价值更高,杂种优势明显。SCoT分子标记对该杂交组合及其后代品种扩增结果显示其多态性较好,证明该分子标记能有效用于牡丹遗传多样性分析应用。利用NTSYS-pc 2.10e软件分析了6份牡丹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在0.264 7~0.705 9之间,在GS值为0.496水平上聚为3个大类,其中杂交后代‘红珊瑚’和‘紫珊瑚’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706,而母本紫牡丹和后代品种‘紫珊瑚’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265。因此,综合运用形态学和分子标记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揭示远缘杂交亲本及后代间的遗传差异大小,可为牡丹的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 单位
    甘肃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