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太原市孕妇孕期血浆和尿液中钒(V)、铬(Cr)、锰(Mn)、钴(Co)、镍(Ni)、铜(Cu)、锌(Zn)、硒(Se)8种必需微量元素(essential trace elements,ETEs)含量分布特点,并探讨孕妇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8年8月—2020年1月在太原市某医院招募并提供过血液和/或尿液样本的孕妇302人。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血浆和尿液中8种ETEs的含量。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信息。建立单因素和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以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变量对每个元素浓度的影响。结果 ETEs含量在不同基质中的分布不同,Cr与Cu两种元素在孕妇血浆中含量高于尿液含量;V、Mn、Co、Ni、Zn、Se元素在孕妇尿液中的含量高于血浆中含量。Cu(rs=0.22,P<0.01)、Co(rs=0.16,P<0.01)在两种基质中的浓度成正相关,Se(rs=-0.13,P<0.05)在两种基质中的浓度成负相关。调整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后,在血浆基质中,孕妇被动吸烟与Cr含量成正相关(β=3.878,P<0.05)。孕前BMI值与Cu含量成正相关(β=188.170,P<0.05)。在尿液基质中,经常进食杂豆、牛羊肉与Zn浓度均成负相关(β=-451.027、-804.596;P均<0.05)。Se的浓度与进食豆类及制品成负相关(β=-11.790,P<0.05)。结论 ETEs在不同基质中含量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目标元素的分布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基质作为检测样本。在保健工作中,可通过采取改变生活方式(如避免被动吸烟)和饮食习惯(如适当调整进食杂豆、牛羊肉的频率)等干预措施,帮助孕妇维持体内ETEs的适当浓度,促进孕期健康。

  • 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 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太原市太航医院;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