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施取向关乎实施成效。技术取向强调教师轮岗前如何“下得去”的制度建设,认为教师在轮岗交流过程中有着一致的价值目标,只要确保轮岗政策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师轮岗交流就能按图索骥顺利开展,教师只要“下得去”就一定能“用得上”。与之不同的是,文化取向认为“下得去”只是教师轮岗交流的初级阶段,轮岗交流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进入乡村学校后能否“用得上”,其将教师轮岗交流视为由轮岗教师引发的文化变革与创新过程,通过引入轮岗教师这一新型文化要素,推动乡村学校文化要素特质的动态创生以及结构模式的整体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会相继经历文化冲突、文化适应、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四个阶段。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城乡学校“文化共同体”的构建缓解轮岗教师的文化冲突,以“合作主义”教师文化的创建推动其文化适应,以“地方性知识”的学习和开发形成其文化自觉,以“教师能量”的发挥引领学校文化的变革与创新。
-
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