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某电站坝址区岩体中发育一类以原生碎粒岩为主,表面呈疏松"砂糖状"结构,部分具有明显挤压错动和风化蚀变特征的软弱结构面,将其定义为碎粒型结构面。基于初始建造和后期浅表生改造对碎粒型结构面形成的影响,建立其形成演化的概念模型,结合地质现象特征机制的关联分析,可将其形成演化机制概括为破裂面形成阶段→挤压错动阶段→蚀变劣化阶段→"砂糖化"阶段四个阶段,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其类型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卸荷继承型、断层继承型、裂密继承型及构造继承型(也可称为优势方位或结构继承)四类,主要表现为对其物质组成蚀变、岩体劣化的影响的不同,对于充分认识碎粒型结构面成因和工程地质特性具有用重要参考价值。同时,结合前期勘探成果,预测分析坝址区碎粒型结构面对坝基变形、抗滑稳定、边坡稳定、坝基渗漏的影响,并提出了原则性处理建议。

  • 单位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