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SRK/T和Haigis公式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患者人工晶状体计算的准确性,探讨此类患者屈光误差与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等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伴有白内障或继发青光眼的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共59例(59只眼),使用IOL-Master测量AL、ACD和K值,分别应用Haigis公式和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选择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张力环植入+IOL植入术治疗,采集术后1个月的屈光度、ACD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术后屈光与术前术后ACD、AL、K值等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实际屈光度平均(+0.15±0.53)D,屈光误差绝对值Haigis公式平均为(0.71±0.52)D,SRK/T公式为(0.40±0.32)D,Haigis公式与SRK/T公式的屈光误差绝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9,P<0.001)。术前ACD平均为(1.92±0.37)mm,术后ACD平均为(3.73±0.34)mm;Haigis公式屈光误差与术前ACD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34,P=0.000),与术后AC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52,P=0.006);SRK/T公式屈光误差与术前、术后AC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53,P=0.053;r=0.216,P=0.101)。结论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手术后有效晶状体位置(ELP)和ACD变异较大,可出现远视性屈光误差。术前前房越浅,术后前房越深,Haigis公式屈光误差越大,SRK/T公式屈光误差相对较小。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