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泪道磁共振水成像(LMRH)和泪道内镜检查对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武汉同济医院行LMRH检查的59例溢泪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采集的三维T2加权图像(T2WI)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强度投影(MIP)后处理, 观察泪囊大小、黏膜改变及鼻泪管阻塞平面位置;以泪道冲洗结果为金标准, 统计分析LMRH在泪道阻塞性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及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另外, 有22例患者在LMRH检查后半个月内行泪道内镜检查, 其结果与LMRH影像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根据LMRH及泪道内镜结果, 确定患者治疗方案。结果根据泪道冲洗结果, 59例(78只眼)患者中, 泪小管阻塞2只眼(2.6%), 鼻泪管狭窄8只眼(10.3%), 单纯鼻泪管阻塞24只眼(30.8%), 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44只眼(56.4%)。另外40只眼为阴性对照组。LMRH与泪道冲洗两种方法诊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Kappa值为0.963(P=0.026)。MRD诊断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敏感性为97.4%, 特异性为100%, 阳性预测值为100%, 阴性预测值为95.2%。根据40只对照组眼, 测得泪囊最大横截面积均值为(10.9±0.4)mm2。所有患眼中有22只眼行泪道内镜检查, 内镜下所见与LMRH诊断结果相符, 泪道内病变显示较LMRH更加清晰、直观, 而LMRH在显示泪囊大小、泪道管壁厚度、泪道较大异物及泪道周围组织病变时有其独特优势。根据LMRH及泪道内镜结果, 泪小管阻塞(2只眼)、鼻泪管狭窄(8只眼)、单纯鼻泪管阻塞(20只眼)行泪道疏通和置管术, 单纯鼻泪管阻塞(4只眼)行泪道内镜下注药治疗, 慢性泪囊炎患者中, 38只眼行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 6眼行泪道置管取出和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结论 LMRH是一种无创的、可靠的泪道阻塞检查方法, 能较好显示泪囊大小、泪道黏膜厚度及泪道周边软组织情况, 与泪道内镜检查互为补充, 可指导泪道阻塞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中华眼科杂志, 2016, 52:117-122)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