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确诊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将同期150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且健康的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入院时HRV指标[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心率减速力(DC)、连续心率减速力(DRs)]水平差异。以观察组患者入院后GRACE评分作为AMI危险程度评估依据,将其分为低危组(GRACE≤88分,n=60)、中危组(89分≤GRACE≤118分,n=68)和高危组(GRACE≥119分,n=24),比较三亚组患者入院时HRV指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AMI患者HRV指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与AMI危险程度的相关性。以观察组治疗期间死亡情况作为预后评估依据,将其分为生存亚组(n=129)与死亡亚组(n=23),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HRV指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水平在AMI患者不良结局中的预测效能。结果:入院时,观察组HRV指标(SDNN、SDANN、rMSSD)、心脏自主神经功能(DC、DR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三亚组组间rMSSD、DC、DR2、DR8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DNN、SDANN、DR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显示,AMI患者入院时rMSSD(r=0.474,P=0.009)、DC(r=0.469,P=0.012)、DR2(r=0.509,P=0.010)、DR8(r=0.245,P=0.023)与危险程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评估显示,rMSSD、DC、DR8及HRV、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联合预测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死亡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786、0.676和0.863(均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探查到AMI患者心率变异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预测不良结局。

  • 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