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公式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7年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PCI的671例CTO患者,使用中国改良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cMDRD)公式及基于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研究(CKD-EPI)公式分别计算术前基线eGFR,并进行分组(A组eGFR≥90 ml/min·1.73 m2;B组90 ml/min·1.73 m2>eGFR≥60 ml/min·1.73 m2;C组eGFR<60 ml/min·1.73 m2)。采用电话问卷等方式进行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使用Cox回归风险模型估计eGFR的风险比,包括eGFR单因素分析及多重校正模型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体质指数、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等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结果 671例行PCI的CTO患者,成功471例(70.2%),失败200例(29.8%),全因死亡64人(9.5%)。eGFR-cys单因素分析显示:三组间H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GFR-cys作为连续变量(每10 ml/min·1.73 m2)的HR=0.810,95%CI:0.374~0.894,P<0.01,结合趋势性检验,eGFR-cys水平和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eGFR每升高10 ml/min·1.73 m2,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模型校正后,上述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以eGFR-cMDRD单因素分析时三组间HR及趋势性检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经过模型校正后上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PCI的CTO患者,与eGFR-cMDRD相比,eGFR-cys可能是更强的全因死亡的预测因子。
-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