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种主要形式:协作、分工和机器的应用进行了道德批判。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彰显了资本主义协作的道德进步意义、‘异己的关系’决定‘异己的权力’”的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协作的道德景况。通过对“工场手工业分工的道德进步性、‘天命的支配’使劳动者变成‘片面的人’、自由时间使工人丧失精神发展的空间”的分析揭示出在分工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从本质上控制并改变了劳动”。通过对“‘制造出来的生产力’生成了更大的道德进步性、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带来了‘贪欲的增长’以及打破了劳动的道德界限”的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机器应用伦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