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信息技术不断突破、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呈现出形式多样、手段隐蔽、追踪困难、危害范围广泛等特征。"刑法先行"的现象导致我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多为"事后救济",对"人肉搜索"等非法煽动性行为重视不足。对刑事立法政策进行适时引导和补充,可以延展刑法规范的灵活性,增强其应对现实状况以及新型犯罪形式多变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