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儒家思想史上,王船山对震卦"动"义、艮卦"止"义所作的阐释甚为全面透彻,颇具体系性。王船山对震卦所包含的丰富哲学义理作了细致深刻且更富创新性的阐发,阐明了运动变化与时间、生成等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帝者始,继者震"的"始-继"历时性生成机制。船山引入"性""命"论,揭示了静态的"止"与空间化的"位所"之间的微妙关系,还以艮卦卦象即"山"的形象阐明了"止"的空间性。震道之运动与艮道之静止,其中内蕴着"始-继-终-始"的持续且具周期性的时间性,以及由运动而静止凝聚成事物形象所具有的空间性。震、艮相合,动、静互涵,生成不息,时空合一的宇宙生命由此得以昭明,其所内蕴的动静节奏之美和时空合一体的境界之美也由此而彰显。王船山以易学为体、诗学为用,不仅启示宗白华领悟到中国艺术意境之产生的终极根据,也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当代阐释提供了经典范式,更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引入了活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