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杉木林乔木层垂直空间及生态系统能量积累与分配

作者:伍丽华; 代林利; 叶义全; 刘丽; 蔡世锋; 费裕翀; 林开敏; 曹光球*
来源:生态学杂志, 2021, 40(08): 2366-2377.
DOI:10.13292/j.1000-4890.202108.021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林分密度对杉木各个组分热值和群落能量现存量的影响,以福建省三明市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3种造林密度(1800、3000和4500株·hm-2)杉木林为对象,对杉木林生态系统各个组分热值进行测定,并结合生物量数据,研究不同造林密度杉木林生态系统各个组分热值和能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在垂直空间上,杉木林树干和树皮能量现存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宿留枯枝和宿留枯叶热值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能量现存量随高度增加表现先增后减趋势;其他组分热值和能量现存量则在不同高度上无明显一致变化规律。不同径级根上,根桩的热值和能量现存量最大,细根热值和能量现存量为最小。杉木林生态系统各个组分热值和能量现存量分配与造林密度关系密切,宿留枯枝、宿留枯叶、凋落物和树根热值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林下植被、鲜枝和鲜叶表现为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树干、树皮则随密度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密度增加,其生态系统能量现存量呈增加趋势; 3种造林密度均表现出树干能量现存量占比最大,其次是树根和树皮,其他组分能量现存量占比均低于10%。相关性分析表明:鲜叶、鲜枝、林下植被与林分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各组分热值与林分密度无显著相关性。林下植被能量现存量与林分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而宿留枯枝和凋落物与林分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余组分与林分密度无显著相关性。综合生态、经济和长远考虑,本试验中3000株·hm-2的密度更加有利于充分利用生物资源促进林分生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