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作者:张大卫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 2023, (11): 12-14.
DOI: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23.11.004

摘要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一宏大的历史场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面临着改造、提升、转型、重塑、构建和创新的重要任务。一、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区域这一概念的本意是指地理的界划或被称为“地理空间”。我们常将其用于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2004年前后,国家将其开始全面用于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治理与规划,这就有了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划分。这种划分,强调的是区域的空间特征,它往往包含自然禀赋、行政区划、生产布局、城市体系和社会发展等结构性内容。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历史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开始用新的视角与理念定义区域经济战略。党的二十大将其内容进一步明晰为京津冀协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使其在空间结构原有特征的基础上,更多地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和功能性特征,也更加明确了跨区域经济融合与协同发展的基本目标与任务,使发展愿景的指向更加清晰。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