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模拟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夜宿植物的潜在分布,并找出夜宿植物的潜在集中分布区,从而为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海南长臂猿夜宿植物的分布数据和影响其分布的环境数据,利用优化后的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axEnt)模拟海南长臂猿夜宿植物在海南岛的潜在分布,探讨海南长臂猿全体夜宿植物和其中夜宿植物个体较多的壳斗科、樟科和橄榄科植物的潜在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结果】1)海拔和坡度是影响海南长臂猿夜宿植物潜在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且与全体夜宿植物和喜夜宿植物的潜在物种丰富度在海拔300~600 m、900~1 200 m和坡度0~15°时呈正相关。2)海南岛的南部是海南长臂猿夜宿植物的潜在集中分布区,全体夜宿植物、喜夜宿的樟科和橄榄科植物的潜在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南高北低,但喜夜宿的壳斗科植物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3)海南长臂猿夜宿植物的潜在丰富热点区域面积最多占海南岛面积的15.54%,但在霸王岭片区,除樟科和橄榄科夜宿植物外,夜宿植物的潜在丰富度热点区域面积均超过霸王岭片区面积的60%。【结论】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适用于模拟海南长臂猿夜宿植物在海南岛的潜在分布。相较于气候因子,地形因子是影响夜宿植物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应该加强樟科和橄榄科夜宿植物的保护,以保证有充足的植物供海南长臂猿夜晚栖息。海南岛南部的白沙县、昌江县、琼中县、五指山市和乐东县的交界处是海南长臂猿较理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