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能否分化成肝细胞。方法分离人脐血MSCs,培养传代,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面标志检测。取培养至第三代的细胞,接种于六孔板内,分两个阶段进行细胞分化的诱导,第一阶段采用含地塞米松(终浓度为0.5μmol/L,下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10ng/ml)、表皮生长因子(10ng/ml)及1×ITS(胰岛素-转铁蛋白-硒)的F12培养基诱导2周,第二阶段用含地塞米松(0.5μmol/L)、HGF(10ng/ml)、抑瘤素M(10ng/ml)及1×ITS的F12培养基继续诱导2周。诱导期间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分化细胞的甲胎蛋白(AFP)、白蛋白、人细胞角蛋白18(CK-18)及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T)基因的表达,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分化细胞胞浆中AFP、白蛋白、CK-18的表达;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培养的脐血MSCs不表达CD14、CD34及CD45,也不表达CD49f、CD54及HLA-DR;部分表达CD106;强表达CD13、CD29及CD44。未分化的脐血MSCs不表达AFP、TAT及白蛋白基因,弱表达CK-18基因;诱导分化1周后可检测到AFP基因的表达,诱导分化4周后,不仅表达AFP、CK-18和白蛋白基因,还表达TAT基因。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未分化的MSCs胞浆中无AFP、白蛋白及CK-18的表达;分化细胞则可以检测到上述物质的表达。诱导至第4周的分化细胞,可见核仁大且明显,细胞核周围有板层状的内质网,胞浆中可见脂滴及簇状糖原,线粒体丰富,细胞表面有微绒毛。结论脐血MSCs在合适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肝样细胞。
-
单位暨南大学; 广东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