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肺栓塞患者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刘蕾; 崔灿灿; 李明武*; 万荣; 刘颖楠
来源: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3, 4(06): 486-492.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30106

摘要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栓塞患者胸部CT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肺栓塞的101例患者为观察组,从同期确诊为单纯肺结核的39 495例患者中,通过Excel软件生成随机数字,抽取10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对病灶分布和形态、病变类型和部位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中位年龄[65.00(51.00,71.50)岁]高于对照组[39.00(27.00,55.00)岁],复治患者(58例,57.4%)占比高于对照组(33例,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562,P<0.001;χ2=12.499,P<0.001);观察组栓子分布于右下叶者最多,为43例(42.6%,43/101);观察组病变分布于右上叶、右中叶、右下叶、左上叶、左下叶者分别为53例(52.5%,53/101)、26例(25.7%,26/101)、49例(48.5%,49/101)、50例(49.5%,50/101)和43例(42.6%,43/101),与对照组[50例(49.5%,50/101)、19例(18.8%,19/101)、39例(38.6%,39/101)、43例(42.6%,43/101)和37例(36.6%,37/10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9,P=0.560;χ2=1.616,P=0.204;χ2=2.702,P=0.100;χ2=1.410,P=0.235;χ2=1.020,P=0.312);观察组病变范围累积三叶及以上,影像学表现为斑片影、实变影,发生毁损肺者分别为70例(69.3%,70/101)、56例(55.4%,56/101)、12例(11.9%,12/101)和37例(36.6%,37/101),均多于对照组[36例(35.6%,36/101)、39例(38.6%,39/101)、2例(2.0%,2/101)和4例(4.0%,4/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439,P<0.001;χ2=6.012,P=0.014;χ2=8.176,P=0.004;χ2=33.325,P<0.001);观察组伴有肺气肿、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右心增大、肺不张、肺动脉增粗者分别为29例(28.7%,29/101)、30例(29.7%,30/101)、43例(42.6%,43/101)、37例(36.6%,37/101)、17例(16.8%,17/101)和33例(32.7%,33/101),均多于对照组[5例(5.0%,5/101)、4例(4.0%,4/101)、8例(7.9%,8/101)、4例(4.0%,4/101)、6例(5.9%,6/101)和3例(3.0%,3/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688,P<0.001;χ2=24.243,P<0.001;χ2=33.635,P<0.001;χ2=49.155,P<0.001;χ2=6.488,P=0.011;χ2=33.223,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当患者D-二聚体>1.290μg/ml时,肺结核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可能性较大。结论:在年龄较高的复治肺结核患者中,出现斑片影、实变影、毁损肺,同时伴有肺气肿、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右心增大、肺不张、肺动脉增粗和D-二聚体>1.290μg/ml时,要警惕肺栓塞的发生,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早诊断和早治疗。

  • 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 大理大学;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