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LAAC)联合射频消融术后装置不完全内皮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LAAC联合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0例。结果 术后3个月中位时间随访,心脏CTA检查发现装置完全内皮化患者19例,不完全内皮化患者37例,存在装置周围残余分流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术后6个月中位时间随访检查,发现装置不完全内皮化患者中仍有34例(装置不完全内皮化组)存在内皮化不全,其中有1例装置不完全内皮化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脑卒中,完全内皮化患者22例(装置完全内皮化组),术后6个月4例患者装置残余分流仍然存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既往病史、术中数据、术后抗凝药物、装置周围残余分流、装置相关血栓(DRT)、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颤类型和二尖瓣反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29)。以持续性房颤和二尖瓣反流为自变量,装置是否完全内皮化患者为因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持续性房颤(OR 4.378,95%CI 1.316~14.565,P=0.016)和二尖瓣反流(OR 3.629,95%CI 1.081~12.184,P=0.037)为影响LAAC装置不完全内皮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装置不完全内皮化在LAAC后常见,尤其是在持续性房颤、二尖瓣反流患者中。装置不完全内皮化在短期可能不会增加DRT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