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探讨不同应变模式对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检查的CLBBB患者90例,根据二维纵向应变特征分为经典型(CPD)组及非CPD型(n-CPD)组,再进一步选取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50%的患者,同上分为CPD组及n-CPD组;另选3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检查,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LVEF等;测量并计算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左心室流出道与右心室流出道射血前期时间差(IVMD)、基底段和中间段左心室侧壁与室间隔的应变达峰时间延迟(b-Ssl,m-Ssl)以及左心室18节段心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SDt)。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PD组及n-CPD组LAD、RVBD、E/e′增高,E/A、EDT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2、3.67、7.29、5.69、5.89、3.15、2.05、5.89、5.22、3.83,P均<0.01);与n-CPD组比较,CPD组LAD、E/e′增高,E/A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2、3.24、3.94,P均<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PD组QRS、LVEDD、LVESD、LVEDV、LVESV、IVMD、b-Ssl、m-Ssl、SDt增高,LVEF、左心室间隔、侧壁及总体纵向应变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38、7.17、7.35、6.50、5.86、10.24、7.15、6.35、11.24、10.99、5.92、6.12,P均<0.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CPD组QRS、LVEDD、LVEDV、LVESV、IVMD、b-Ssl、m-Ssl、SDt增高,LVEF、左心室间隔、侧壁及总体纵向应变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4、1.99、2.12、2.07、5.87、2.53、2.10、5.06、2.68、3.66、2.06、3.62,P均<0.05);与n-CPD组比较,CPD组QRS、LVEDD、LVESD、LVEDV、LVESV、IVMD、b-Ssl、m-Ssl、SDt增高,LVEF、左心室间隔、侧壁及总体纵向应变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8、5.96、6.63、5.32、5.01、5.10、5.28、4.86、7.16、4.74、7.20、3.78、3.57,P均<0.001)。进一步选择LVEF> 50%的患者进行比较,组间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PD组QRS、LVEDD、LVESD、LVEDV、LVESV、IVMD、b-Ssl、m-Ssl、SDt增高,左心室间隔、侧壁及总体纵向应变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44、4.01、5.21、5.61、4.73、9.19、5.27、3.16、3.25、8.02、4.15、5.42,P均<0.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CPD组QRS、LVEDD、LVEDV、LVESV、IVMD、b-Ssl、m-Ssl、SDt增高,左心室间隔及总体纵向应变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8、2.46、3.15、3.10、6.95、3.00、4.59、6.53、3.84、4.05,P均<0.05);与n-CPD组比较,CPD组QRS、LVEDD、LVESD、LVEDV、LVESV、IVMD、b-Ssl、SDt增高,左心室间隔、侧壁及总体纵向应变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2.13、3.88、3.06、2.19、3.94、3.00、3.25、4.38、2.90、2.30,P均<0.05)。结论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2D-STI技术可早期发现CLBBB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减低,且CPD型CLBBB较n-CPD型CLBBB进一步减低的现象,可提示临床需密切关注CPD型CLBBB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干预。

  • 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