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52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患儿病情分为不完全性川崎病组和典型川崎病组,分别为96例和156例。两组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丙种球蛋白及其他对症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特征,观察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不完全性川崎病组患儿确诊前发热时间≥10d(93.75%)、血小板计数升高(75.00%)、合并冠脉损伤者占比(87.09%)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组(57.69%,51.92%,71.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性川崎病组患儿出现手足改变(18.75%)、球结膜充血(21.88%)、口腔黏膜充血(22.92%)、皮疹(31.25%)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者(19.79%),占比显著低于典型川崎病组(57.05%、69.23%、58.97%、71.79%、5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性川崎病组患儿总有效率(83.33%)显著低于典型川崎病组(9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预后相对不佳,应注意综合多方面检查结果降低误诊、漏诊风险,同时应积极规范治疗,尽量减少和控制冠脉损伤发生。